当前位置:首页 > 赛雅资讯 > 赛雅新闻

河南赛雅园林对乡村旅游规划院的心得

  (一)打造乡村意境


  如何打造乡村意境?


  打造乡村意境要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在体现生态美的基础上,积聚优化整合农业产业价值链高端要素资源,运用美学和意境营造技术,通过采摘、赏花、垂钓、品尝、领略自然生态,由创意农业“看点”变“亮点”再变“卖点”,让消费者远离城市烦嚣,写意美好人生。


  (二)多方面统筹发展


  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重视主体、产业、阶段、功能等多个方面的统筹发展。


  1.农村、农民、农业三农统筹发展


  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三农”的统筹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将农业园区变成旅游景区、农业产品变成旅游礼品、农业劳动变成建设运 动、农产品外销专为内销等,都是实现强农的方式;旅游专业人员加强指导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和接待,使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实现富农;乡村旅游建设中, 加强对特色民居的保护、对农村卫生环境的整治,实现农村美的目标。


  2.第二、第三三大产业统筹发展


  乡村旅游能够有效的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发展提高的同时,不能忽略的第二产业,基于农业的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由乡村旅游带来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也 不能松手。通过三产的融合,把农林水产品、生物能源、农村风光等各种资源同食品、观光等现有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地方产业和新行业的发展,增强农村经 济发展动力。具体到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上,如在一个农业园区中,不仅要重视田园景观的塑造和创意农业景观的开发,同时要设计基于农产品游客可动手体验的活 动,榨果汁、制作果酱、烤红薯、挤牛奶、制作奶酪等活动,再有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一个完整的三产小园区形成了。


  3.前期、中期、后期三大阶段统筹发展


  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设不可能一次完成或者短时间内完成,尤其是大区域乡村旅游的建设,更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在乡村旅游的规划阶段,就要立足长远,分期规划,统筹发展,做到前期建设为中期建设服务,中期建设为后期建设服务,环环相扣,互不脱离。


  4.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功能统筹发展


  乡村旅游规划过程中,不能只注意经济的发展,生态的可持续与社会回报也是重中之重的任务。生态一旦被破坏,乡村旅游意境即面临着崩溃与消失。所以,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特别要注重生态农业规划, 正确处理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冲筹发展,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设互相促进的原则,既要重视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更要加强 资源的合理保护,还要整理和挖掘乡村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为游客营造丰富的人文环境,发挥乡村旅游的教育和文化传承功能。


  5.保护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主要包括田园景观、民居建筑、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农村生活文化。


  6.田园景观的保护


  生态环境作为田园景观文化的载体,田园生态的破坏将直接导致田园景观文化的丧失,所以,生态园设计应该把田园生态保护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严格乡村土地利用审批制度,合理规划乡村土地,禁止乱占耕地,乱挖渠道等直接破坏田园意境的行为。因地制宜并结合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


  民居建筑的保护做好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等聚落民居的保护工作,加大对寺庙、道观等历史遗址遗迹的保护


  力度,不断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并着手恢复一些已毁坏的历史遗迹,并积极申报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背景下,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规划集体农庄,在农庄规划中,一些发展乡村旅游条件较为完善的地方,单个民居建设要避免随意建造。


  7.农耕文化的保护


  以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为依托,利用农园等特色景观资源,不断提高乡村农耕文化品味。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多接触性和参与性强的文化体验活动。


  8.民俗文化的保护


  应该把民俗风情文化摆在乡村旅游宣传的突出位置,提升游客的新奇感,使得游客愿意或渴望了解并接触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在继承和发展古老民俗文化的基础上,不拘一格,推陈出新,为民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增强民俗文化的吸引力。


  9.农村生活文化的保护


  切莫让“行为污染”坏了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不良的生活习惯或习俗应当坚决予以摒弃,特别是开办“农家乐”的农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言一行皆关系到游客对乡村的印象。提高乡村居民整体文化素质,倡导建立和谐、健康的邻里关系,努力构建农村文化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