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生态旅游风景区规划院原则
随着人口的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生态系统和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影响。确立和维持可持续发展景观已成为科学家和相关利益主体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景观生态学和景观设计学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湿地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不仅具有强大的降解污染与净化水质功能,而且是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和孳生地。[2]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由于其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生态旅游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良好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可使游客在湿地旅游活动中接受环境教育和文化熏陶,能更好地提高广大游客的湿地保护意识,有助于推动湿地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
湿地风景区是生态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湿地资源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产物,体现了“保护中开发利用,分享保护的利益”的新理念,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的统一协调发展。湿地风景区以富有生物多样性和人文多样性的湿地景观为基础,运用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在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的前提下融入各种人文体验空间,营造自然和人文和谐共生的特色景观。
规划原则
3.1.1保护优先,科学修复
充分尊重生态学原理,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明确景观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协调人与自然、景观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缓和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提高景观的生命力、抵抗力和承载力,建立可持续性的景观系统。[4]对于鼎湖湾来说,就是对湿地景观进行生态恢复,作为黄河旅游线上唯一的面积辽阔的芦苇荡景观,通过对芦苇等植被的恢复,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形成新的生态群落,重现芦苇荡水天一色、风景秀丽、鱼草丛生、苇路纵横的生态景观。
3.1.2市场导向,突出生态旅游
湿地在美学、教育、文化、宗教、民俗、音乐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因此其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湿地观鸟游、湿地植物观赏和湿地教育游等生态旅游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非常普及。[5]这也是鼎湖湾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规划在满足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建筑,将湿地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置,开辟出专门的湿地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为鼎湖湾湿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3.1.3传承历史,体现文脉
景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景观的灵魂。鼎湖湾湿地风景区应突出芦苇荡的秀丽景色,打造“西部第一荡”的特色生态文化,做到生态性、原始性与视觉美感的统一。鼎湖湾风景区周边旅游资源丰富,灵宝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景区规划中人文景观的营造应突出体现这些文化内涵,寓教于乐,借景造势,充分利用景观和文化资源优势营造特色环境,注重维护和创造景观的乡土性、趣味性、艺术性和惟一性。[6]
3.1.4全面规划,分期实施
在突出生态旅游主题的前提下,搞好基础建设工作和旅游及旅游相关产业,做到近、远期相结合,实行弹性增长,促进整个湿地风景区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7]只有在生态恢复的基础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达到稳定,才能满足游人的各种游憩、科普、观光的需要,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2整体构思
鼎湖湾北临黄河,其名又与中华民族始祖黄帝有关,因此规划应考虑突出黄河文化和“鼎”文化,黄河是母亲河,鼎自古就是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它们都是鼎湖湾丰富文化的体现。将黄河和鼎融入鼎湖湾湿地的文化景观,体现灵宝悠久的历史文脉,使鼎湖湾湿地风景区成为自然和文化融合、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胜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