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市小区景观设计院的发展趋势
1 设计理念的生态性发展
人性化、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将引领21世纪住宅景观的设计。生态园林景观在设计观念上强调“以人为本”,追求“生态平衡”,建筑、人、环境相结合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因此,在生态园林景观中不单纯追求大片中央绿地,而更强调推窗见绿、出门观景、进园闻香的自然生态环境,景观设计要尽量体现自然之美,充分发挥和利用自然的优势,让自然的本原的东西发挥作用,做到草坪可憩、林中可游、水溪可亲,真正营造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自然境界。
2 设计主题的多样化追求
由于小区所在地理位置、居民嗜好、居住文化均具有多样化的要求,因此,不同的小区景观在设计主题方面将会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主题多样化的设计将直接导致环境景观的艺术性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3 景观文脉的延续性营造
居住区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在实际操作中将更加注重居住区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及地方建筑景观的特征,挖掘并提炼和发扬所在地域的传统历史文化,同时兼顾环境文化的丰富性、多元性与连续性,使现代人居景观环境具有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与特色。强调并突出居住环境景观文脉的延续性是创造小区景观特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4 传统家园景观的再重视
中国传统园林被世界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造园艺术对世界园林特别是对日本、欧洲园林影响极大,从十七世纪直至今日,这种影响有增无减。中国园林中的家园传统造景手法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这种住宅景观以其独有的魅力为世界各国人士所好。这是先人为我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在我国未来居住景观设计中将重新受到设计者们的高度重视。
中国传统园林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发展,已形成风格各异的多个流派,技艺精深,内涵丰厚。中国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不能脱离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居住习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是小区景观设计发展的健康之路,也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传统造景手法的借鉴
如杭州西湖十景中的“因时而借”:“苏堤春晓”是春景;“曲荷院风”是夏景;“平湖秋月”是秋景;“断桥残雪”是冬景。从一日时间变化看,则“苏堤春晓”是晨景;“雷峰夕照”是夕景;“三潭印月”是夜景。这种因时而借、借景命名的手法在 中国 传统园林中经常采用。再如苏州拙政园,通过枇杷园的圆门洞看雪香云尉亭,从倒影楼窗口看宜两亭,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借景、对景和框景”的设计手法,透过特意设计的门洞或窗口不经意间看到一处美景,这个美景的构图如同一幅画嵌于画框之中。这种设计手法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增强景观的深度感和层次感,而得到意境的深远。
在 现代 居住景观设计中要很好地继承中国传统园林高超的手法,通过现代的景观元素,多层次地借景和对景,创造出令人惊喜的空间感受和诗意般的意境体验。
1.2 空间处理方式的运用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处理手法主要体现在空间融合、空间划分和空间对比等几方面。
空间对比处理的杰作如留园,它的入口在建筑底层和巷道中穿行,不仅很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极大地压缩了人的视野。走出廊道之后,突然看见开阔和 自然 的园林,构成强烈的对比,让人先抑后扬,豁然开朗。在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在重要的景观节点上加以借鉴,通过景观构筑物、绿化和硬质小品,极力营造出上述两种空间的对比和结合,创造出“欲扬先抑”的韵味。在宅前屋后则要考虑通风、采光等建筑要求,以疏朗自然的绿化造景为主。无锡寄畅园则在空间划分和融合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分析它的立面片断,粉墙为实,长廊、亭榭以及月洞门、花窗、孔洞为虚,虚实结合,又相互对应,很有意境。
在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现代的矮墙、孔洞、玻璃、水景和植物等小尺度元素的遮挡、封闭和透明、半透明的效果相结合,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空间。
2.3 植物处理方式的继承
植物作为小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体现园林风格,代表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处理手法如山姿雄浑,苍松翠柏;水态轻盈,池中放莲;岸边植柳,柳间夹桃;悬崖峭壁倒挂藤本;窗前月下见梅花含笑,竹影摇曳;还有移竹当窗、槐荫当庭、栽梅绕屋等等,寄托了丰富的情感遐想,这些设计手法完全可以借鉴和发扬。另外,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芳香、声响、风韵之美成为观赏特性极为丰富的内容,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创造园林意境,是我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传统手法。如松、竹、梅的“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的“四君子”,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因此,在现代居住小区中,可以根据景观的设计主题和风格选择不同的植物,用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体现出不同的景观寓意。
3.4 游路传统处理手法的运用
中国传统园林中对于游路的处理讲求“隐藏”,讲究游路的“引导”,讲求以蜿蜒弯曲的游路来划分和组织空间,以很小的空间创造出“无穷”的空间效果。中国古典园林如留园等,大多数是借用曲廊通过直角或“之”字形的转折形成了景观路径的蜿蜒曲折,来连接各个亭与轩,或者分割空间,增加了建筑群体组合的多样性。而且还经常依山就势创造爬山廊,产生高低错落的效果。再如颐和园的云松巢,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并用爬山廊将各个建筑联系起来,充分利用游路来进行视线引导和景点联系。在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从平面上应追求“曲径通幽”,讲究景观路径的蜿蜒曲折所产生的幽远意境;从空间上则应追求“高低错落”,讲究景观路径的地形起伏来增添自然情趣。
3.5 传统造园材料的运用
中国传统园林常用石头、粉墙、黛瓦、青砖、木材、小品等材料。在使用传统造园材料时应注意两点:首先要赋予传统材料如青砖、红砖、瓦片、石板、木材、块石等使用上的新的手法,赋以新意;其次把传统材料和新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如瓦片和不锈钢、石材的铰接等等,形成粗旷古朴的肌理与平整圆滑的质感之间的强烈反差,厚重和轻盈感受的对比,坚硬和柔和的对比等感觉,达到耳目一新的景观效果。
3.6 传统园林意境的营造
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扬除上述设计理念和手法的等方面外,传统园林“意境”的营造则是上述借鉴内容中最为重要的内涵部分。中国现代居住小区景观风格要表达的内涵实际上就是“意境”二字。传统的中国园林是文人造园,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诗画同源”的说法,都十分强调其中的意境,而中国传统园林更是诗画意境的延伸。所以,中国传统园林的所有手法,包括空间、视线、植物、小品、水体等等都是为了表达各种意境,所表达的意境是造园的立意、主题、品种和情趣的集中体现。因此,现代中国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就是要在注重舒适、开放和生态的同时,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体现中国文化的神韵,以增强居住空间的 艺术 感受,提高整个居住场所的文化品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