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赛雅资讯 > 赛雅新闻

河南的居住区景观设计院的一些关系

  一、人与人的关系


  在居住小区的共同园林空间里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私密性和群体性两方面:


  1、私密性


  个性空间或小范围交流空间。在园林设计上主要用小型园林建筑、座椅、桌凳、小型休闲广场等素材来营造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型空间,之间的间距以不互相干扰为度,或以植物、小品等分隔。


  2、群体性


  较大型集会、表演、运动、宣传等的公众空间。主要以开敞广场、林荫广场的形式出现,适当点缀功能性、知识性和景观性建筑小品。自发或引导性的公众集会在此往往能形成本小区的文化特色,活跃小区文化气氛。


  二、植物与植物的关系


  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美学原则营造品种多样、层次丰富、生长健康的植物群落景观。在具体设计当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光学特性和地面生长空间的关系:上层应为强阳性植物,中层为中性或阴生植物,下层为阴生植物;根据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宜深根性和浅根性搭配。蔓性和附生植物可以乔木为依附,不一定非额外设攀爬架和种植池不可,这样形成品种各得其所、互相依存的复层群落景观。


  三、人与植物的关系


  人与植物的关系包含两个方面,即植物对人的影响和人的活动对植物的影响。


  1、植物对人的影响


  (1)清新空气。资料表明,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吨二氧化碳,放出0.73吨的氧气,每平方米草坪1小时可吸收二氧化碳1.5克,1公顷树木平均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硫1.52千克。因此,在小区绿化设计当中,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以阔叶乔木为主,营造高、中、低群落景观,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其净化功能,还要采用立体绿化(在墙柱、树干多种攀援植物、攀爬植物、附生植物)及天台、阳台绿化。


  (2)降尘减噪。据南京有关单位研究,一个水泥厂中有绿化带阻挡的地段,要比无树空旷地带减少降尘量(较大颗粒的粉尘)23——52%,减少飘尘量(较小颗粒的粉尘)37——60%。与同距离空旷地相比,20米宽的多层行道树可减少噪音5——7分贝,30米宽的杂树林可减弱噪声8——10分贝。因此,在小区与外界的分隔带、楼与车道之间应多种植枝叶浓密的乔灌木,以达到最大的降尘减噪的效果。


  (3)遮荫降温。深圳地处亚热带,光照时间长,绿荫是在阳光下活动、休闲的人们梦寐以求的,绿化布置应尽可能靠近室外活动场所,如道路、广场、园林建筑等,避免出现白天这些露天场所无人敢问津的怪圈。


  (4)指示性。不同的功能区域植物布置应各具特色,为了避免植物配置太过零碎,应选定基调树种贯穿全区,重点地带选用姿态、花色、叶形各异的树种作点缀,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也方便居民辨认。


  (5)安全性。小区应多种白兰、桂花、含笑、茉莉、米兰、九里香、海桐等香花植物,芳香的空气对人具有良性的刺激作用。避免使用有毒、有刺、飞毛等对人体有害的品种,如夹竹桃、黄花夹竹桃等


  (6)美的享受。园林植物除了应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应上升到精神需求的领域,即景观需求。植物的美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个体美:形态、叶、花、枝、干。二是群体美:形态的互相衬托、空间的互相补充、色彩的对比、比例、均衡、主次等等;三是随着时间、空间、环境变化而体现出来的不同的美:如季相变化、晴雨天引起的变化、明暗变化等。


  (7)空间分隔。不同的功能区之间,私密空间之间,植物是常用的分隔材料,间距小的多采用复层绿化,体现群落景观,间距大的可视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手法。


  2、人对植物的影响


  (1)设计。设计者必须熟练掌握植物生态习性,才能使所种植物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否则可能造成阴差阳错,干湿颠倒,能否正常生长尚且难保,谈何生态!


  (2)管理。三分种,七分管。虽说体现生态景观,植物不提倡过多的修剪,以其健康的自然形态为美,但其生长条件毕竟与自然界有所差别,如地下水、人的活动影响等。人工适当的干预可使其更大限度发挥其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


  (3)人的活动。硬质铺装与绿地的比例应以活动人群的多少作为依据。活动场地不能满足活动人群的需求,则易造成绿地破坏。碰到这种情况,为了同时保证绿化率和活动需求,可采用林荫广场的方式解决;园路的曲折、交接必须符合人的行为科学,刻意弯曲、两路间夹角太小的绿地往往受破坏。


  (4)生态文化的建立。利用植物标识牌、宣传栏、公众活动等宣传生态文化,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做到人人爱护花草树木。


  四、建筑与植物的关系


  1、植物对建筑的影响


  (1)功能上主要满足建筑对光和风的要求。深圳夏季主要吹东南风、南风,在这两个方位尽量不要使用枝叶太过茂盛的乔木,宜用叶子较为稀疏的棕榈科植物或小型灌木,保证空间光照充足,空气自然流通。西侧光照强烈,宜密植乔木。北面可适当点缀乔木,但应离开建筑一定的距离(≥5米),既可引进散射光,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冬季西北风和北风。


  (2)异常天气下植物对建筑的影响。在深圳异常天气主要是台风。乔木和大灌木在台风的影响下主要表现为折断或吹倒。为了避免出现压楼或打烂玻璃、设备等情况,乔木和大灌木应尽量远离楼房(≥5米)种植,且应选择深根性、枝干韧性强的品种。


  (3)种植乔木和大灌木时,避开地下构筑物、管线等。


  (4)景观:从空间对比的角度来说,室内为封闭性空间,从室内往外看,视线所及应尽量开阔,因此,高大植物宜远楼近路或广场布置。从借景和景深的角度考虑,远方有美景可用框景(树冠与树冠间留出空间)或透景(采用枝叶较为稀疏的品种)的手法引进来。


  2、建筑对植物的影响:对于单体建筑来说,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光照条件产生的。南面和西面光照充足,应采用强阳性品种;东面享受半天(上午)光照,宜选择中性或半荫生植物;北面光源主要为散射光,阴生植物在此均能生长良好。考虑周边环境及建筑群对光照、空气的综合影响,在具体设计中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建筑与建筑之间会形成夹道风,还应考虑抗风品种,叶片大且易破碎的(如芭蕉、旅人蕉等)也不适宜布置在这种环境中。


  五、植物与机动车的关系


  机动车在行进中及停放时均与植物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1、植物靠道路种植,与人和车均较为贴近,并为人、车提供了遮荫功能。但在机动车拐弯处及人车有可能交叉的地方,应种植视线通透性较好的植物,如杆较高的乔木、单杆的棕榈科植物等,为人、车提供安全视线。


  2、新建小区多提供地下停车库,但必须在地面停车的地方,应考虑地面停车场的隐蔽性和遮荫要求,为此,停车场周边应密植枝叶较浓密的常绿高大乔木和中、小型灌木,组成较为封闭的复层群落景观,灌木应选择抗汽车尾气污染能力较强的品种。


  3、停车位的设计应促使司机以车头进入的方式停车,这样可避免汽车尾气及热浪直接喷向植物而影响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