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赛雅资讯 > 赛雅新闻

我国的主题公园该走向何处

中国旅游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才真正走上大发展道路;因此主题公园在中国起步也较晚,但起点并不低。经过十多年快速发展,成功典型不少,它们已成为一支“生力军”。但是,我国的诸多主题公园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目前,北京的“世界公园”、江苏苏州的“苏州乐园”、浙江杭州的“宋城”及“杭州乐园”,云南昆明的“云南民族村”及“世界园艺博览园”、海南三亚的“南山文化旅游区”、广西桂林的“乐满地”等大型主题公园,都已达到较高水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这几年冰雪节期间创建的“松花江冰雪大世界”,也可以称为特定时间段内的大型主题公园,其策划和经营管理水平也已大体与国际接轨。然而,有资料显示,主题公园进入我国20多年,其中70%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左右盈利。(据2008年9月2日搜狐网报道)


  在我国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的一段时间里,深圳锦绣中华、无锡唐城等主题公园在旅游界所引起的阵阵社会轰动人们至今记忆犹新。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对主题公园的现状和发展所持有的褒贬不一的认识又同样令世人关注。对主题公园的建设见仁见智,固然有利于我们对主题公园的发展保持清醒的认识,但是,目前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对我国主题公园近10年来的发展道路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总结,以便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和民情的主题公园发展之路。二次大战以后,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后工业化时代的相继更迭和演进,在西方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多,导致人们休闲度假和旅游的行为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单一的无主题娱乐场所逐渐被具有更丰富活动内容层次感的主题公园所代替。自从1955年在美国诞生了迪斯尼乐园??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主题公园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主题公园这种新的旅游目的地形式,已经逐步为许多国家所接受。七十年代以后,主题公园在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发展尤为迅速,并且形成很大的产业规模,据统计,三国目前拥有的各类主题公园已接近150个,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观点,主题公园仍然是日前乃至未来国际旅游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这从一个方面提醒我们不能轻视主题公园对世界旅游业跨世纪发展所具有的重大影响力。


  所谓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孕育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边际资源、信息资源与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相结合的休闲度假和旅游活动空间,是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的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内容、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近年来,主题公园在世界上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也颇受青睐,尤其是在东南亚一带兴起一股大规模兴建主题公园的热潮,以吸引众多的区域内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游客。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包括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已建和在建的主题公园项目层出不穷。据有关国际组织的估计,目前投入东南亚国家主题公园发展计划的资金已逾40亿美元。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主题公园在现在的世界上依然是炙手可热的旅游产品。


  主题公园各种活动项目的设计和配置,乃至空间建筑物、园内交通道路的编排,都是为了一个根本的目的,把游客从传统意义上的被动的游憩状态中解脱出来。每一个景区的游客容量、每一个活动的吸引力度、每一段步行距离的长度,都是围绕一个总体目标运作的,即为游客提供一个宽松和从容的活动空间,不让游客遗漏一个活动项目,使客人保持比较充沛的精力,激起游客多次参与活动的欲望和进取心。这种组合活动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静与动结合,娱乐与刺激结合,观赏与参与结合。资金高投入和空间占地广的结合。主题公园作为集游乐、观赏、消费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往往是一次规划,多次投资,分段续建,因而形成投入资金大、占地规模广、建设周期长的企业特征。国内大型主题公园与国外相比,相对说来投资额要低得多。高品位的文化底蕴和高科技的制作手段的结合,主题公园虽然游乐成分很大,然而绝不是纯粹的机械玩具与水泥建筑的混合体。主题公园的整体建筑布局、园林风格、内容展示、形象特征,乃至色彩构成、标识物体现无不是文化传统、民俗习惯、国民精神的典型表现。文化底蕴是主题公园的支撑基础,而高科技的制作技术则为人们从事现代游憩活动提供了体验和感受的载体。此外,我国相当数量的主题公园比较注重环境质量的建筑,一般都配备高比例的绿化,如上海环球乐园仅绿化面积就高达18万平方米。消费支出处在较高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