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赛雅景观设计的形式与功能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已从原来的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发展到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对生态安全的要求、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为当代景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人性化——当代景观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们对景观的认识程度以及当代景观设计的功能体现,都已经完全走出了传统造园活动的概念,景观的艺术价值不知不觉中与生态价值、功能价值、文化价值发生了关系,景观艺术的范畴较以前更多的指向了与人息息相关的各方面,变得更加深刻和科学。
此外,景观设计首先是一种人的思想活动,其表现为艺术活动。多样化思潮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景观艺术风格,当代景观设计从表象上看是景观形式的多样化,其本质却是不断向自然秩序系统的靠拢,体现对人类的更加尊重,更深入透视人类真实的本性和需要,不是要试图征服自然,甚至也不是模仿自然,而是产生一种归属的感觉。
二、当代景观艺术的人性化体现
1、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从宏观上讲,景观艺术必须符合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要求。除了为人提供户外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外,城市景观还有平衡城市发展、调节土地使用强度、城市防灾、美化环境、净化污染等多项功能,成为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由此,当代景观衍生出许多新型的景观形式,如对矿山、盐碱地、滩涂湿地恢复的生态恢复型景观;将废旧工厂和屠宰场等改造为城市小游园的改造利用型景观;对西湖、秦淮河、大运河等滨水景观和保护性生态林地实行开放管理,实现参与共建的优化管理型景观;以及对高架桥和高密集地区实行的立体绿化……这些从宏观上体现了人性化的大局观。
其次,当代景观艺术在组织手法上强调严格运用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对景观内部能量流、人流、物质流、信息流、价值流等景观元素进行改善和调整,达到保护人类健康、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居环境的生态美,实现自然系统和谐共生、持续协调发展的局面。
同时,景观生命周期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体现。当代景观要求在空间上具有延展性、在时间上具有流动性,可根据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弹性发展的空间和余地。因此,经得起时间历练的景观艺术必定是容纳了对自然、对传统、对人性的兼容性。
2、服务客体的多元化和服务内容的多样化
自1858年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建成,标志着景观艺术和景观文化走出了贵族们的世袭领地,进入了普通人民的世界。如今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对健康运动的追求,景观艺术又迎来了新生命的第二次萌发。当代景观艺术不仅仅停留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普遍需求这个层面上,而是更细微地考虑到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使用客体,在服务内容、个性建立、文化塑造、心灵归属等各方面提供更悉心的关怀。当代景观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在传统城市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不同主题和功能的新型景观空间,如郊野公园、湿地生态园、农业观光园、运动公园、各种市民广场、居住区景观、办公区联络空间等。虽然景观分类越来越模糊,但其核心目标是为各年龄层次的人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情感的交融,形成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绿色人性化生态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