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赛雅资讯 > 赛雅新闻

河南水景元素的应用分析

  在中国园林水景的设计中,人们常模拟大自然的江、河、湖、海、潭、溪、泉等形式各异的水体,并将其浓缩于园林中,使之成为可亲可近、可欣是赏的水景。静水是构成园林水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在传统园林中,无论皇家苑囿的沧浪湖泊,还是民间私园的一池一泓,都是以静态水体与建筑、山石、花草树木互为映借,通过衬托、对比、渗透、延伸、光影、分隔、贯通等理水手法,把自然界的湖光山色融入人工创造,使水景空间再现自然风貌。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承德避暑山庄对宽阔的湖面多设置堤、岛、洲、桥等来划分水面,以增加水景空间的层次与景深;又如苏州网师园水体的聚分开和与岸石及周围环境,组成丰富的形态与势态的对比,使水景空间呈现人为水美、天然之意趣;还有杭州西湖郭庄以水体为全院的布局中心,并以建筑回廊包围,池水之上,光影漂浮。


  传统文化给水景增添无穷的运用空间,在亭内的地面石板上,凿成弯曲的流水槽,然后引入泉水或山水从石槽中流过。主持者将酒杯从上流浮而下,这时人们便作赋游戏,故曰“流杯亭”。在后来的绮春园、乾隆花园、中南海、潭柘寺等都有流杯亭。安徽滁州意在亭之“曲水流觞”,仿绍兴古兰亭所建。在杭州西湖构成了“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曲院风荷”、“苏堤春晓”、“三潭印月”、“花港观鱼”等水景。


  清代的私家园林则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江南水源丰富,几乎无园不水,理水方式以精巧取胜、小而曲折、小而丰富,并利用小岛、石矶、小桥、驳岸、水口的处理,结合山石创造各式各样的水态与水景。北方水源缺乏,一般按宅园大小相应地设置比较简单而自然的水池。岭南多以小型叠山或石峰特置与水面相结合,组成水石庭和水局,使之多种多样。


  园林水景中,常以桥、汀步、雕塑、石灯笼、置石以及小品来装饰水体,相互映衬,可使空间层次丰富,景色自然。桥和汀步是园林水景中必不可少的组景要素。它不仅是路在水中的延伸,还具有联系景点、引导游览路线及增加水景空间层次的作用。桥有平桥、曲桥、拱桥、亭桥和廊桥。汀步是在较浅的静水区,或浅滩、或浅溪用天然石头、也可用混凝土仿制莲叶状设置的一种“桥”,并表现出一定的韵律变化,具有自然、生机、活泼之感。


  水景的应用不仅要与建筑、建筑小品达到相互协调,还与水体植物的绿植有关。园林水景常借助水面和岸边绿色植物的四时色变,带出空间的不同情调。阳春三月,“一株杨柳一株桃”,则能反映了杭州西湖白堤与苏堤那桃红柳绿的景象,还可种植落羽杉、水杉、池杉、白玉兰等,水面上睡莲浮漂,碧荷接天。


  总之,水景的应用不但带给我们丰富传统水文化,还给我们人们感受到水景给人亲切感,柔和感、动静的与光影的对比感等,总能达到我们所要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