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休闲农业发展
1休闲农业的内涵与特点
休闲农业立足于将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环境资源,以野生生物和农业生物为载体,以农业科技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向社会提供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休闲、风情感受、技艺欣赏、农事体验或科普教育为主,向社会提供农业产品为辅,从上述内涵中,可以总结出休闲农业的特点:区域性、乡村性。城市是休闲农业的主要市场,休闲农业功能较全面,形式较自由,受季节影响较明显,结构较为特殊。
2休闲农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发展休闲农业,拓宽农民的经济来源。受经营规模的限制,农民从土地中获取经济效益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发展休闲农业,农民不再单纯从第一产业获取效益,而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在有限的土地上取得更大的效益。发展休闲农业,不仅能够增加农产品的产值,还能增加服务性收入。发展休闲农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休闲农业的发展使得农村现有的各种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利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经济基础。其次,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带动农村的第三产业发展,如住宿、饮食、商场、交通和文化行业等.同时还提供大量岗位,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情况。休闲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城乡之间的交流联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休闲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休闲农业可以说是一个中转站,起着农村与城市相连接的作用,可以为城市和农村之间交换物质和信息。休闲农业将城市文明与农民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拉低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距离,对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新农村建设对休闲农业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4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在分布上,各大小城市都有分布。发展初期,休闲农业主要以大城市周边为发展地区,如今休闲农业已发展到中小型城市及乡村地区。休闲农业的重心从城市本身逐渐转移到景区中。现在休闲农业的发展越来越规范化,各地对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休闲农业的重心也从城市本身向景区不断发展。休闲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紧密联系。休闲农业的发展要求与新农村建设的体规划相符合,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新农村、改善生态环境等结合起来,使休闲农业的发展能够与新农村建设之间具有一定的互促作用。
5新农村背景下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不过休闲农业也遇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旅游项目缺乏特色和文化底蕴,呈同质化倾向。有些休闲农业盲目地开发,没有作出科学的规划,导致建成后没有大量的游客,经营效果不好。因此,要明确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发展休闲农业。第二,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充分,项目内容单一,缺乏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受到农村发展条件的限制。第三,在休闲农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城乡交流越来越多,而又缺少相应的有效管理,使得乡村趋于城市化发展,使原本的休闲农业逐渐失去了乡村特色。第四,存在资金不足、缺乏专业人才的问导致游客流失,进而失去了项目发展的可持续性题。第五,由于乡村是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地区,资金不足是困扰休闲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限制了休闲农业更好的发展。很多休闲农业的分布地区处于偏僻的乡村,缺乏高素质人才十分普遍。
6新农村背景下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
一是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政府要提高对休闲农业发展的认识,把休闲农业和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发挥休闲旅游农业在农村扩大内需、缓解农民就业压力等各方面的作用。二是加强规范管理。、规范休闲农业的发展标准,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项目审批开始,每一个环节都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防止出现强行拉客等各种不文明的竞争行为,让山区休闲旅游可以健康、有序的进行。三是休闲农业必须结合科技创新。没有创新的休闲农业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而创新需要科技的支持。具有创新的休闲产业能给人带来享受,休闲农业服务的提供者需要在产品或服务中融入文化、快乐、科技等元素。四是休闲农业必须结合城乡统筹,使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逐渐趋于统一的整体。与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互独立的社会结构不同,城乡统筹将农村内部、农村和城市联系在一起,而休闲农业对城市和乡村有一定的连接功能。五是创新各种名品名牌,可以通过休闲农业示范点的评定,打造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休闲、娱乐等高品质的休闲农业经典。要注重挖掘该地区的各种文化教育,进一步提高该地区的文化内涵。以“农家乐”休闲项目为根本,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品牌,把休闲农业建设成为更加人性化、绿色化的一种体验式旅游产品,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