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金昌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58亿元。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2907.94公里。全年新建“千村美丽”和自然村道路13条,共110.38公里。全年公路运输累计完成客运量482万人、旅客周转量37559.23万人公里,同比增长4.3%、5.6%;
2011年8月29日,甘肃省金昌机场建成并通航,甘肃省民用机场总数达到六个。甘肃金(昌)阿(拉善右旗)铁路一期工程同日全线贯通。
(三)自然环境
金川区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降水量少,光照充足,蒸发量大,昼夜和四季温差显著,年平均气温9.4℃,年日照率67%,年均降水量119.5毫米,多集中在6-8月份,年蒸发量2722毫米,年均无霜期170天。
(四)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金川区发展的美国红提葡萄,受气候土壤影响品质优良。种植的辣椒红色素极为丰富,大量出口韩国、日本等国。种植的西瓜不但总产量高,成熟早,品质好,供应市场的时间长,而且发展迅速,在全国享有一定的声誉。
金川区的畜牧业以养猪、羊、牛、鸡为主,受本地区独特的气候因素、水资源、草场资源的影响,肉质极佳。
(一)项目区旅游资源评价(Swot 分析)
优势:a:交通优势:连霍高速、312国道、金永高速、金武高速、金阿高速、县乡道路、专用道路等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金昌机场建成通航,已开通金昌—兰州、金昌—西安、金昌—北京、金昌—嘉峪关的直达航线;项目区紧邻S212,交通便利。
b:政策优势:项目得到了项目所在金昌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产业规划符合现金昌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用地符合金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生态资源优势:金昌境内及周边的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古朴多姿,原生性强,独具魅力。自然景观方面,从南到北150公里的区域内,蕴育了雪山冰川、森林草原、戈壁绿洲、沙漠湖泊等丰富多样的地貌奇观,
d:人文资源优势:既有汉明长城、三角城遗址等历史古迹,也有圣容寺、云庄寺、亥姆寺等佛教文化圣地,还有以明代钟鼓楼、北海子、武当山为重点的古建筑群,特别是揭示古罗马军团失踪之谜的骊靬古城遗址,引起国内外学者及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以骊靬文化为题材旅游资源是金昌旅游是最神秘、最独特的部分,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题材。
劣势:a:旅游资源单一,旅游资源散而小,体量较小,项目内容不丰富,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需求。
b:是基础设施较差:项目区开发建设投入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核心区内在景观质量和外在形象有待提升,项目区接待大批游客能力有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c:项目区吸引力不强:项目区景观效果还需提升,旅游产品培育不够成熟,“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尚未真正形成,游客逗留时间短,不能很好地留住游客。
d:区域旅游联动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旅游人才匮乏,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机遇:a:一带一路: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的重要举措,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开发也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问题之一。金昌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节点城市,近年来借助国家政策,依托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
b:一号文件:2017年一号文件出台,提出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能充分开发利用农村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是新常态下农村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
c: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并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挑战:a:在规划建设中,如何将农业生产与观光体验紧密结合起来,两者协调共生,互利互进,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b:如何进行独具自身特色的产业发展和休闲观光项目设计,并在周边已形成的类似项目中产生一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