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赛雅资讯 > 赛雅新闻

【河南生态农业规划院设计院】景观格局的概念

  一、景观格局的概念

  在西方,景观设计这一概念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但在中国却只是初具规模。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人们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城市建设不断发展,景观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景观有着非常广泛而深刻的涵义,它不只是建筑的配景,广场、街景和园林的绿化,从城市到牧野,它都寄托了人们的理想和追求。景观既是对未来生活世界的向往,也是历史生活场景的回顾,更是现代生活的体现。

  随着人们对自然和自身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景观设计开始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内容。广义上,景观设计包含规划和具体空间设计两个环节,其中第一个层面的规划是指大规模、大尺度上对于景观的把握,包括场地规划、土地规划、控制性规划、城市设计和环境规划,目的是要维护自然环境体系和保持可持续性发展,这是对于人类居住区的总体规划。

  二、引言

  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环境品质,它包含文化与自然两个方面的内涵。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文化和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园林,表达了人们的审美追求对于空间外在秩序的控制,是一种征服;而自然则表现为物种群落依托物质生存环境条件下的自生演替、栖息漂移的规律,是一种自由①。人为的审美形态和自然的内在规律这两种秩序,在人类生活空间的建造过程中始终对立。今天的景观设计正在致力于寻找表达自然内在秩序的途径,同样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审美需求。而植物是表现这两种秩序的主要可视要素,也就是说,植物的分布形态既可以塑造视觉审美特征,也是反映自然内在秩序的可视标志。

  三、“生境营造”的概念

  对于植物而言,它生存地点周围空间的一切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地形、日照、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等,都是植物的生长环境。同一气候条件下,植物的种植类型、群落组织以及生长演替形成的特征,受到上述各种生态因子主要和次要、有利或有害的生态作用,都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些生态因子统称生态环境,简称“生境②”。植物作为环境建造和配置的要素,由于视觉欣赏和空间建造的需要,在设计中受不同的审美秩序作用,其生态特征正远离人们日常生活和审美价值趋向,整齐干净、绿色清晰并且稳定不变的形象渐渐成为人们对植物自然性的想象。

  “生境营造”是指通过人为实体空间设计,如地形塑造,水文条件、道路、建筑与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设计,改变植物生长的水、光、热、养分等生态因子,创造植物及群落生长演替的环境条件,营造展示自然内在秩序的空间组织,为物种提供适宜的生长演替空间。通过人工生境空间营造,创造满足具有视觉审美和生态意义的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