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旅游区规划院设计院公司】评判设计院标准
一、人
以人为本
1、使用者
-环境行为理论
-首先要考虑人的活动,考虑人活动时对空间的感受,为人们提供休憩、活动的场所
-详细的空间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我觉得最好的标准是应该象案一书中所提出在场地进行规划设计的前后进行公众调查和咨询
-人性
- 具有一定的人性化,就是说能让人感觉到舒适
- 以人为本,或者说是要具有亲和力
- 首先要考虑使用人群,就是景观定性和立意
-首先,要让人看得舒服,好比情人;
其次,要让人用得舒服,如同老婆;
再次,要让人经常使用,譬如老伴;
最后,要让人时常回忆,经典如青草前的墓碑
-景观设计师的handbook:定量标准
细则
I. 行为需求
A. 有关休憩事项
- 座椅:有否,多少,形式(包括放置形式和座椅本身的形式)是否根据座椅的服务对象来设置,。。。
B. 有关运动事项
-道路:是否方便,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道路的形式、材料的选择是否适合它服务的对象,各景点或景观节点或出入口的可达性,。。。。。。。
C. 不同年龄需求
-老龄化社会中,更应关注一些年势以高的中老年人
II. 心理需求
A. 安全
- 是否有过于隐秘的空间会对犯罪提供可能
- 设施结构的坚固度
- 植物的配置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毒刺植物的配置是否妥当
- 铺装材质是否易导致行人摔倒
- 犯罪率逐渐升高的城市化进程中,应当关注:
i. 组团植物:有否因过多过密增加使用者的恐惧心理,影响使用率由其是在夜晚
ii. 照明设备:安排是否适当,有否造成一个不安全遗患
B. 放松
- 可以让心疲惫的时候,有个静心倾听环境的空间
- 便利 / 舒适,让人与自然亲密接触
C. 设计被感知度
- 设计的平面图形有否经过三维空间维度的处理,以使其易于被使用者感知。
2、领导 / 客户
-领导的标准
-主席台上的几位仁兄
-设计师当然是要以客户为先,个性是融合给客户的
3、设计人
-赚到钱的就是好设计(只要不出事故)
4、其他
-我觉得做一样东西出来不一定要博得全世界人民都认可,有三分之一的人认可,你已经了过的去了, 如果有一半的人认可,你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别忘了人各有异,你能保准大众的想法本身是一致的吗?你能满足这些大众,末必能满足那些大众,再说了如果设计是按照大众的口味来设计,那不是说要设计师的水平跟大众拉平吗?我们是否能想一下通过设计来改变平民百姓对艺术欣赏的水平呢。
-标准应该至少分两个层面
-能实施并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意图,而最后不被使用者批评
-领导意见-专业人事意见-陪审团意见
.
二、美
-和评价美女的标准一致
-一流的平面构图
-我认为除了功能合理外,视觉效果是好坏的标准
-营造出一种气氛,或气势磅礴,或委婉含蓄
-平静中寻求一种宁静,可以生存,却无益发展。
在多变中,找一种永恒,,,那是美!
-体现自然
- 自然和特别
-让艺术和现实完美、和谐、自然的统一
-见仁见智/混个学位
- 至于美观这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是审美观
.
三、材料
-手工艺品性: 感知能力的培养、开发:独特性。持久性。历史性。
-植株/名字/石像生/很多东西都能引起我们的美好想象或冥思,这种东西都可成为好的景观组成要素/老老树根
-有否创造性地运用了景观材料——特别是植物——来达成新的效果
四、创新
-不要是雷同的,要有创新,设计出来要有给人一种意外的感觉。
-一种创新,一种新的理念。开创一种风格。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设计
-怎样产生的,在什么时代和什么环境下产生的?它的产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个人在以前的帖子也发表了一些看法,我认为这样的作品在国内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这些理论本身有较完善的体系,与景观结合后又会保持和变化,从这些保持和变化中寻找所谓的标准
.
五、环境与文脉
-设计要体现“形”“本”“神”。
-整体构图规划需体现局部区域规划的肌理及文脉
-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 “适地适树”
-- 景观与周围环境,景观内部的各种关系是不协调
-应时而建
.
六、生态
-生态理论
-人还有“错误”的需求呢,可能“天人合一"较为恰当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觉得景观设计应该更多的从大思路出发,考虑社会、生态、城市规划等等方面的因素,然后落到细处
.
细则
I. 生物栖息场所:
A. 是否保护/创造了生物栖息场所。不能铺上草,种上树,却把自然生物赶跑了。
B. 吸引更多的生物进入到所设计环境中的措施如何。例:在冬季结色彩鲜艳果实的植物。
II. 可持续发展:
A. 土壤结构 / 植被
i. 何种土壤?所选植物是否适合于此生长
ii. 场地原有的树种进行有效保护作得如何
iii. 有利于场地后期维护(向甲方负责)的措施如何
iv. 有利植被生长与自我繁殖演变的措施如何
B. 风向:
C. 气候和小气候的分析:
D. 地表径流的方向的认识:
等等等等。
七、设计过程
-“识势”“造势”“就势”;
- 设计逻辑性完整
.
八、相关其它标准
-景观的评价有专门的一些方法和理论,景观地理和风景区规划原理/烟雨楼 -- 生动性(vividness)
复杂性(variety) 独特性(uniquness) 自然完整性(intactness) 统一性(unity )
-艺术是从古典园林到现代一直强调的东西,业已发展出很多很多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它的评价体系
-可以说,传统观念形成了今日景观设计的标准. 而建筑设计的审美标准也对景观设计造成了较大的干扰.
九、综合
-景观的应该基于景观作为6维空间的概念而言:
何谓6维, 就是时空的4维,加上受众的心情、文化背景1维,再加上受众的多寡共此6维。
标准当然要从6维的概念上进行分析和理论
-人文,环境,经济效应
-协调改善环境, 为人服务, 经济, 作品首先是一个符合了服务对象需求的产品
-1 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2 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和实用性
3 设计的美学观赏性
4 设计的艺术生命力
5 设计于人心理的适应性
.
十、评价体系
1、不能把“标准”误解为定式,好象1有标准就可以批量生产似的。
2、要有分类,景观很多,是风景区景观,还是居住区景观,还是街头绿化景观。。。。要有所区别
-不同的对象,不同立场应该又不同的评价标准
-我觉得不应该把什么东西都叫做"景观" , 有些东西其实只是一个小环境而已,有些东西甚至是属于雕塑艺术等其他方面的东西了.这些东西的评价有很大差别的.
-建立起评价体系(对每一种物态都要考虑),因为不同的内容所对应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 * *
-设计和思想是活的,我们又何必在标准上去讨论!!!
-应该强调确立标准作为行业进步的一部分的观念,世界上本没有完美的标准,就像没有完美的政 治,但是不能以此为理由放弃确立标准的努力。
还有好些大侠的言论和上面的多有重复,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二部分:
可以看到可作为标准的项目比较复杂,有是否满足了人(里面又分使用者、领导、专家、观众。。。)的需求;达到了美学价值(其中有构图、气氛、联想、和谐统一、多变中的永恒。。。),材料的工艺品性,创新;适应了环境与文脉;照顾了生态;设计过程完整、有逻辑性;经济。。。等等。
面对如此复杂的选项,最后几位大侠有关建立评价体系的建议是很中肯的,也就是说,上述的这些选项都可以列出来,但是对于不同项目,各个分项的要求可以是不同的。打个比方,好比有ABCD四个分项,就可能项目甲的满分标准是A25+B25+C25+D25=100,而项目乙则是A50+B50=100,虽然各项的水平不同,但两个项目如果都达到了要求,那就都是满分。
这样一来,评价标准建立的关键就在于,针对具体某个项目,定下各个分项的“满分值”或“及格值”,从而以此来衡量评价最终结果。而这个因地制宜的“分项标准”如何制定呢?这就需要对具体项目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比如,对于这个项目,就主要服务对象而言,其重点是给市民使用?还是帮助领导展示地方特色?还是作出较独特的风格、以促进设计行业内的发展变化?就其主要目的而言,是解决群众的某项需求?是延续某些地方的历史风格?还是保护某种生态系统?。。。。等等。当然如果能够兼顾的话,是最好的,但现实中往往无法是鱼与熊掌难以得兼,这个时候,通过实事求是的分析来找出评价标准的侧重项,就成为一个相对较好的法子了。
事实上,这种制定评价标准体系的过程,与其说在项目完成后进行、用来评价,不如说更应该在入手设计之前就开始着手,通过对项目的“设计前研究”,提出问题、制定方向、有的放矢,作出至少让自己满意、或是问心无愧的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