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校园景观规划院设计院】规划院结构和植物配置
1.塑造校园文化气氛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图书馆则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块重要场所。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综合性技能的开拓性人才已成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校园环境,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对师生的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图书馆是校园内人员较为集中的场所,其周边景观规划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不仅仅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图书馆周边环境不仅要为学习及学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塑造高水准、高标准图书馆提供一定的场所背景。
2.营造一个景观化校园环境
景观化校园是指:为满足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以环境品质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本主义为立足,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
景观化校园可缓解师生心理疲劳,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穆尔所提之校园“场所精神”。正是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
一个具有良好环境景观的校园是校园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校园的环境景观除了其物质功用外,还有为教职员工提供休闲、娱乐、学习、交往空间的作用,亦即“场所精神”。而学校图书馆所拥有的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功能更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可将校园景观上升到校园精神文明高度。图书馆周边绿化改造后的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的一部分,作用也是犹为重要。
3.营造多层次的交往、学习、游憩空间
时下,建立一种开放、多层次、教学互动的教育模式是我国高等学校改革的目标。校园环境逐步走向社会化并体现出更多的公共性,使我们有必要运用“连续”的概念创造渗透、开放、融合的校园空间环境。连续、整体、符合人的使用与感知的大学校园环境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大学校园作为青年人学习、生活、成长的地方,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而且作为物质存在的实物教材对学生还能起到重要的精神层面上的作用。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约旦(Jordan)在他的曾经在开学献辞中说到的:“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
1.树种选择原则
(1)适地适树,树木不仅要与周围环境协调,景色优美,还要能适应所在地段的封及小气候等自然条件。
(2)季相变化,植物造景注重季相变化,考虑到四季枝叶的变化,最忌枝叶光秃,根据植物的性状,以丰富的植物种类,形成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的四季景观。
(3)比例恰当,树木配置比例恰当,创造植物景观不仅绿意盎然,而且色彩丰富,较多运用花灌木,既能绿化,又能美化、彩化和香化。
(4)垂直绿化,充分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进一步提高校园绿视率,创造绿色环绕、花团锦簇的宜人环境。
2.树种造景注意事项
植物的季相变化是植物对气候的一种特殊反应,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如大多数的植物会在春季开花,发新叶;秋季植物结实,而叶子也会由绿变黄或其它颜色。杨柳会早于其它的植物发芽,预示春天的到来;梧桐早凋,一叶知秋。植物的季相变化成为园林景观中最为直观和动人的景色,正如人们经常看到的文字描述象梨云、海棠雨、丁香雪、紫藤风、莲叶田田的荷塘、夏日百日红遍的紫薇等。这些景色无不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叫人留恋,难以忘怀。
首先要认识到季相的主体是植物,应对植物有明晰的了解。其次是对植物在不同地域的物候习性及生态特点有充分的认识。最后,按照美学的原理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色泽、质地等外部特征,发挥其干茎、叶色、花色等在各时期的最佳观赏效果,尽可能做到一年四季有景可赏,而且充分体现季节的特色。总之,利用植物的季节特征,合理布置,创造变化着的七彩空间,让人们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相关文章